新華網濟南10月27日電 (記者 錢榮)隨著美容整形行業的迅速發展,聘請外籍專家特別是韓國醫生坐診已經成為許多美容整形機構對外宣傳的一大噱頭。然而記者近日在采訪時發現,部分整形醫院大力宣傳的“外籍專家”其實名不副實,部分“專家”甚至涉嫌非法行醫。
整形醫院力推“外籍專家”
“全球一流的整形巨擘,亞洲之最豪華專家團隊”“韓國鼻整形鼻祖、亞洲鼻綜合整形第一人”出任院長,這是濟南市經七路一家美容整形機構的宣傳廣告。
在這家醫院的網站上記者看到,醫院自稱擁有來自韓國和德國的多名外籍整形及微創專家。其中大力推薦的院長樸準植在介紹中被稱為“亞洲鼻祖”,中國首批韓國注冊專家。
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現,不僅僅是這一家醫院,聘請外籍專家坐診并主持手術已成為很多整形醫院宣傳的噱頭。
在濟南市解放路一家整形醫院列出的專家團隊中,記者也發現了多位來自法國、加拿大和韓國的“整形專家”。其中有兩位明確標明是醫院專家和特約專 家。在介紹中,這些人都冠有“亞太微整形第一人”“眼部整形手術第一人”“韓國美(微博)鼻王”“亞洲美胸圣手”之名,“在業內極具影響力”。而位于濟南民生大街 的一家整形美容醫院列出的24名專家中,外籍專家就有10人,這些專家的介紹里也不乏“韓國第一刀”“亞洲鼻整形泰斗”等美譽。這家醫院還在網站上打出廣 告,說明只有他們擁有真正在衛生局注冊的外籍專家。
此外,不少整形美容機構雖沒有宣傳外籍醫生,但也都標明與韓國某些整形醫院有著合作或聯系,可預約韓國專家到濟南提供親診手術。
濟南市中心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宮昔愿告訴記者,隨著整形美容行業的發展,社會上各類整形美容機構越來越多,聘請外籍醫生,特別是韓國和美國的整容專家在行業內已是普遍現象。
不少“洋醫生”涉嫌非法行醫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各整形機構都借外籍專家來標榜自己的實力,但這些“專家”中,取得在華行醫資格的卻寥寥無幾。
根據衛生部《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暫行管理辦法》規定,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必須在行醫所在地的市級以上衛生主管部門注冊,取得由衛生部統一 印制的《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邀請或聘用單位分別在不同地區的,應當分別向當地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申請注冊。臨時行醫執照的有效期是一年,過期作 廢,需重新辦理。醫療機構聘用未獲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的外國醫師從事診療活動,視同使用非衛生技術人員從事醫療衛生技術工作。
但記者在濟南市衛生局了解到,目前在濟南衛生局正式登記注冊的外籍醫生僅有6人,不少整形美容機構的“洋醫生”并無合法資質,涉嫌非法行醫。
濟南經七路的這家整形醫院工作人員解釋說,目前醫院大力推介的樸準植醫生的行醫許可證正在辦理注冊當中。但記者在濟南市衛生局了解到,根據規 定,外籍醫師備案期間,只能參與醫院短期的咨詢、演示手術等技術交流活動。外籍醫生如果在備案、注冊時間之外行醫,肯定是違反規定的。
而民生大街的另外一家整形醫院雖然在網站上指出只有自己才擁有真正在衛生局注冊的外籍專家,但醫院企劃部的工作人員也向記者承認,醫院僅有兩名 外籍專家在衛生局注冊,其余專家只是掛名,并未參與醫院的醫療活動。然而記者卻在宣傳材料中發現,部分專家曾參與過醫院的手術過程,并表明可定期為顧客進 行整形手術。
整形美容行業需加大監管力度
濟南市中心醫院整形外科主任宮昔愿告訴記者,目前一些整形美容機構所聘請的外籍醫生,很多不僅沒有拿到我國的行醫許可證,甚至在國外都沒有資質,因此,愛美人士在選擇整形機構和醫生時都應慎重,不要被虛假廣告所欺騙。
據了解,按照《外國醫師來華短期行醫暫行管理辦法》規定,未取得《外國醫師短期行醫許可證》的外國醫師在華從事診療活動,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以 上衛生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1萬元以下罰款;同時,對于聘請、聘用無資質外籍醫生或為其提供場所的單位,將被處以警告,沒收非法所得, 并處以5000元以下罰款。
但宮昔愿認為,這些處罰過輕。他說:“整形手術對一些民營醫院來說是暴利,他們的收費往往是公辦醫院的5至10倍,這些罰款比起賺的錢來不算什么,所以很多機構不惜屢屢違規。”
山東大學人文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沈秀芹認為,整形美容行業近年來迅速發展,雖然我國已出臺了相關法規,但仍不完善。目前不少不具資質的美容院在利益驅使下違規開展醫療美容手術,一些整形外科醫生也不具備執業醫師資格,導致整形美容事故時有發生。
她認為,整形美容手術與外科手術有區別,外科手術是解除病患,而整形手術則是為了美,因此相關部門應出臺單獨的管理辦法,完善整形美容醫師的資 質管理和準入制度。同時,作為行業主管部門,也要加大對整形醫院和相關醫師的資質審查,對整形美容機構要進行備案,不定期審查其資質和醫療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