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企業差距越來越大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也認為,中國在電動壓縮機、剎車等技術方面目前做得還不好,要做真正好的自主品牌電動車還是個挑戰。
“國內車企發展新能源汽車,不僅在電機、電控,電池三大核心技術上有差距,而且在機械車身制造上也有差距。”陳曉海認為,“和同級別的傳統能源車相比,純電動汽車自重可能要超過傳統車型200~300斤,這就需要不同的機械車身。”
在傳統能源車制造上,一直跟在跨國企業后面模仿的國內車企要想超過跨國車企,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過去的2年里,表面看起來我們發展新能源汽車紅紅火火,但是一涉及到產業配套系統,差距其實已拉得很大。”陳曉海認為。
不過,雖然有關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些具體標準和補貼細節沒有出臺,但是政府全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決心很大,這也引起了跨國車企業對這個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覬覦。
福特汽車公司在上海車展上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汽車,盡管沒有確定國內銷售的時間,但其全國巡展即將開始,意在觀察其電動車、插電式混動車和混合動力車三種車型在中國消費者中的受歡迎程度。同時福特也公布了新能源戰略,根據規劃,到2015年,福特將把電氣化產品的全球市場占有率由目前的1%左右提高至5%。
日產汽車公司將在今年啟動試售“聆風”純電動車的計劃,并確定在國家相關政策明確后,與其合作伙伴東風汽車公司制定更多的新能源車推廣措施。
寶馬的速度更快。今年2月,寶馬已啟動電動車國際示范項目,引入純電動車MINIE,與國家電網、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合作開展道路測試。
相比之下,中國車企并沒推出具有競爭力并與外資匹敵的主流純電動轎車。工信部在年初發布的《2010汽車工業經濟運行報告》顯示,截至2010年底,共有54家汽車生產企業的190個車型被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其中,轎車車型39種,僅占2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