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節日餐桌安全
——深圳檢驗檢疫局保障供港食品質量見聞
本報記者 戴群艷
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深圳口岸車流不息,企業生產車間備貨火熱,一輛輛滿載著供港蔬果活畜的大卡車,駛出春意萌動的鵬城,奔馳在開往香港的大道上。
“要切實抓好供港食品農產品質量監管,更加嚴格、更加規范地抓好各項供港產品檢驗檢疫工作,確保產品質量安全!”深圳檢驗檢疫局局長高玉潮堅決地說。
工夫在詩外
文錦渡口岸是香港政府指定的內地唯一陸路入港鮮活冷凍商品的口岸,其輸送的供港蔬菜、活畜禽占香港市場85%以上。
2月3日,周日。早上6時50分,離文錦渡口岸“開閘”還有10分鐘,但是口岸前已排滿了等待通關的裝載著鮮活產品的車輛。
7時05分,深圳文錦渡檢驗檢疫局通過系統抽中深圳市農牧實業有限公司申報出口的一車供港蔬菜。該局貨檢一科科長朱建華立即帶著兩位年輕同事來到供港鮮活產品離境查驗臺前,對該批蔬菜實施現場查驗。
“離境查驗,主要是對這批貨實施貨證核查,看是不是相符,檢查有沒有異常,有沒有夾帶等,這是為了確保供港產品質量,保證香港市民吃得放心,用得放心。”朱建華說。
3分鐘后,查驗合格,朱建華在出境貨物通關單上簽字。運載這批供港蔬菜的車輛經過通關閘口駛向香港。
離境查驗,是保障供港蔬菜質量的重要一環。然而,“工夫在詩外”,供港蔬菜從田間地頭到餐桌的全過程都是在檢驗檢疫人員的詳細監督下進行的。深圳局研發了“供港澳蔬菜檢驗檢疫監管系統”,對企業備案信息、加工能力核定、供貨證明登錄與核銷、進場查驗與抽樣記錄、樣品檢測記錄、監裝鉛封記錄、出貨清單信息等供港蔬菜監管工作實行信息化電子管理。與此同時,在文錦渡局設立視頻監控中心,對轄區內18家供港蔬菜加工企業全部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對所有加工企業的原料進貨、加工、檢測、出貨裝車、鉛封等環節進行監控。
據統計,2012年12月,經深圳口岸出口供港蔬菜8649批,7.37萬噸。
“過關”無例外
位于深圳羅湖鬧市區的深圳清水河供港活畜中轉倉,是全國唯一的供港活畜中轉基地,面積達1.6萬多平方米,除深圳轄區外供港的活豬,都要經過進倉、離倉、檢疫合格后才能過關。
2月3日8時剛過,清水河供港活畜中轉倉傳來此起彼伏的豬叫聲。又一天的供港活畜離境前檢驗檢疫開始了。
身著查驗服的隋進強正和他的同事一道,把50來頭豬趕往一輛掛著深港兩地牌的運輸車。“這批豬要趕香港的早市,它們已經過了四關。”
看似輕描淡寫,這“四關”可不簡單,這“四關”是任何一批生豬都必須毫無例外要“過”的第一關:進倉把關。檢驗檢疫工作人員查看該批豬只是否具有國家質檢總局授權的獸醫官簽發的“動物衛生證書”,動物衛生證書是否在有效期內。第二關:巡倉把關。檢驗檢疫工作人員不間斷地巡倉,檢查豬只有沒有問題、殘次,對問題豬只及時進行隔離篩選。第三關:出倉檢疫。對出倉的豬只實施臨床檢疫,檢查豬只健康狀況,一切正常后,獸醫官在動物衛生證書上簽上姓名、出口日期、實際出口數量等,隨后實施裝車。第四關:施封把關。在對豬只的臨床癥狀、針印號、頭數等再次進行檢查后,在運輸車尾加施封條,確保中途不會發生任何問題。
100%離境檢疫,100%層層把關,正是這一系列嚴格的監管體系,才使得內地供港活畜到港合格率100%,創下了為香港同胞提供安全食品的完美記錄。
見證在境外
2月3日下午4時左右,深圳創利蔬果有限公司二樓,7名身著統一服裝的工人正在對一批包心菜進行加工。
“我們這里新鮮的蔬菜經過原料驗收、農藥殘留檢測、切割加工、清洗消毒、脫水、包裝等一系列嚴格的程序后,要在每晚7時30分之前裝冷藏車運抵文錦渡口岸過關。”企業負責人文先生說。
臨近年關,內地天氣變化頻繁,給供港蔬菜采收、運輸等帶來了不利影響。盡管如此,各供港蔬菜供應商正積極從全國各基地組織貨源,確保香港市場穩定供給。“檢驗檢疫部門已經多次提醒過我們,留意市場變化,積累防寒經驗,如今我們算是應對自如了。”
樂怡食品有限公司從事供港蔬菜精加工。“針對香港客戶的特定需求,我們有相應的切割標準和包裝標準,有不同的加工工藝和規格。而且,按照檢驗檢疫部門的要求,我們每一批原料都來自備案基地,每一個加工廠都配備質檢實驗室,每個品種都經過實驗室檢測,檢測合格之后才能進入加工環節。”
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區的深圳農牧美益肉類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同樣一片熱火朝天。作為深圳轄區唯一供港冰鮮豬肉生產企業,該公司每天為香港市場供應近7000公斤冰鮮豬肉。“大家都要過年,我們努力點,香港同胞年也就過得更豐盛些,要讓同胞們在境外見證我們產品的質量。”公司品管部負責人表示。
2013年1月,經深圳口岸供港活豬12.8萬頭,活雞21.7萬只,冰鮮豬肉1370.2噸,冰鮮冷凍家禽8413.87噸,食用水生動物及其產品1773噸,供港水果1.6019萬噸。
一串串數字的背后,是逐漸濃郁的年味,更是內地人民和香港同胞共享團圓年的見證。太平山巔、維港灣畔,一個嶄新的春天,正向我們走來!《中國國門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