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曉航
企業流程再造(BPR)是20世紀90年代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計算機教授邁克爾·哈默和CSC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錢皮提出的。哈默和錢皮指出,200年來,人們一直遵循亞當·斯密的勞動分工的思想來建立和管理企業,即注重把工作分解為最簡單和最基本的步驟,而目前應圍繞這樣的概念來建立和管理企業,即把工作任務重新組合到首尾一貫的工作流程中去。他們給BPR下的定義是:“為了飛躍性地改善成本、質量、服務、速度等現代企業的主要運營基礎,必須對工作流程進行根本性的重新思考并徹底改革。”
企業“再造”就是重新設計和安排企業的整個生產、服務和經營過程,使之合理化。通過對企業原來生產經營過程的各個方面、每個環節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和細致分析,對其中不合理、不必要的環節進行徹底的變革。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可以按以下程序進行。
發現問題
根據企業現行的作業程序,繪制細致、明了的作業流程圖。一般地說,原來的作業程序是與過去的市場需求、技術條件相適應的,并由一定的組織結構、作業規范作為其保證的。當市場需求、技術條件發生的變化使現有作業程序難以適應時,作業效率或組織結構的效能就會降低。因此,必須從功能障礙、重要性、可行性3方面分析現行作業流程的問題。
設計創新
為了設計更加科學、合理的作業流程,必須群策群力、集思廣益、鼓勵創新。在設計新的流程改進方案時,可以考慮將現在的數項業務或工作組合合并為一;工作流程的各個步驟按其自然順序進行;給予職工參與決策的權力;為同一種工作流程設置若干種進行方式;工作應當超越組織的界限,在最適當的場所進行;盡量減少檢查、控制、調整等管理工作;設置項目負責人,從成本、效益、技術條件和風險程度等方面進行評估,選取可行性強的方案。
再造方案
企業業務流程的實施,是以相應的組織結構、人力資源配置方式、業務規范、溝通渠道甚至企業文化作為保證的,所以,只有以流程改進為核心,形成系統的企業再造方案,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持續改善
實施企業再造方案,必然會觸及原有的利益格局。因此,必須精心組織、謹慎推進。既要態度堅定,克服阻力,又要積極宣傳,形成共識,以保證企業再造的順利進行。企業再造方案的實施并不意味著企業再造的終結。在社會發展日益加快的時代,企業總是不斷面臨新的挑戰,這就需要對企業再造方案不斷地進行改進,以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中國質量報》
張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