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幣傳銷被捕的新聞引發社會熱議,不法分子打著“虛擬貨幣”、“金融互助”、“微商”、“愛心慈善”等幌子從事網絡傳銷犯罪,大多以“金融創新”為噱頭,歪曲利用“區塊鏈技術”、“數字資產”、“電子商務”、“微信營銷”等概念,混淆視聽,引人入彀。今年以來,公安機關已立案偵查150余起“虛擬貨幣”類傳銷及其他犯罪案件,涉及60余個“幣種”。
那么,五行幣究竟是什么呢?五行幣傳銷頭目又是如何作奸犯科的呢?
前世
逃亡國外4年 打造多個傳銷團伙
據悉,宋密秋曾化名“張健”,在中國、馬來西亞、泰國等多地操盤多個傳銷組織,其傳銷組織已在中國運作了4年多。記者了解到,自2012年11月起,宋密秋就開始從事非法傳銷,創立了一個名為“云數貿”的傳銷組織,并改名“張健”以掩人耳目。
宋密秋對外許諾,只要會員繳納一筆入門費,就可以成為“云數貿”的股東,獲得股份。將來公司上市后,這些股份可以轉換成現金。
此外,“云數貿”還有一個動態獎金制度。老會員可以不斷發展新會員,以此獲得一筆人頭費。如果新會員又發展了下線,老會員又可以獲益。截至2013年案發,利用這套獎金制度,“云數貿”在全國28個省份發展會員19萬人,涉案金額達1.6億元。
而對宋密秋的追捕起始于2013年。當年6月,湖北武漢市經偵支隊六大隊發布通緝令,對宋密秋進行追捕。9月,公安部召開通報會,將“云數貿”列為當年的十個傳銷典型案例。當年12月,因其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湖南省公安機關對宋密秋等人立案偵查。
面對警方追捕,宋密秋等人潛逃至馬來西亞,遠程操縱“云數貿”的國內市場,并在海外發展眾多會員。
據媒體報道,“云數貿”在馬來西亞的模式,系繳納300吉特(約合人民幣480元)的入會費,并保證每月賺取2700-6800吉特(約合人民幣4300-10800元)收益。該制度被馬來西亞國內貿易、合作社及消費部秘書長阿里亞斯質疑為非法傳銷。2014年8月,阿里亞斯向媒體表示,如果證實“云數貿”系傳銷,該公司將被封停。
此后,宋密秋在馬來西亞短暫失蹤,“云數貿”的經營模式也引起馬來西亞當地媒體的關注和討論。兩個月后,宋密秋現身泰國,并宣稱要在泰國開拓“云數貿”生意。
據媒體報道,2014年10月,泰國警方召開發布會,宣稱破獲了一個名為“云數貿”的傳銷組織,并逮捕了3名中國籍犯人,包括宋密秋及其妻子,查獲涉案金額100萬泰銖(約合人民幣20萬元)和230萬(約合人民幣46萬元)泰銖的地契。
今生
卷土重來再搞傳銷 對外宣稱“世界首富”
據央視《焦點訪談》記者調查發現,濟南有多名五行幣的參與者,他們少則投入一兩萬,多則近百萬。即便央視曝光之后,他們仍參與其中,虛無縹緲的發財夢令他們無法自拔。編織騙局許諾暴利2013年9月,國家工商總局和公安局即將“云數貿聯盟網”定為十大傳銷案件之一。
截至案發,共涉及28個省份19萬余人,涉案金額1.6億元。當年,其“老大”張健(真名宋密秋)外逃至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地繼續從事傳銷活動。2014年10月底,其被泰國警方抓獲。2016年11月,其從泰國出獄后,開啟了新一輪傳銷騙局,五行幣自此而生。
據了解,五行幣是一種體積比一元錢硬幣僅大一圈兒的硬幣,號稱純金打造10克重,一面印著“金木水火土”等字樣,另一面則印著個人頭像,并寫有“張健五行幣”字樣。五行幣的運營主體是一家名為“云數貿聯盟”的網站,創始人是張健。
此時的張健,在同伙的包裝下,成了“世界首富”,而且還肩負著“重大使命”。云數貿的人甚至還將央視新聞聯播的畫面做了手腳,讓人誤以為新聞聯播正在宣傳云數貿。
五行幣組織者告訴參與者,只要花費800、2500、5000元不等金額,在網站上注冊成為會員,同時可獲得相應的網絡電子幣,掏5000元注冊的會員還可以獲得一枚五行幣。成為會員后,可以發展新會員,借此獲得網絡電子幣的獎勵。網絡電子幣可以到他們公司的網上商城,購物消費。據了解,投入7000元才可購買人際網虛擬貨幣,贈送五行幣一枚。投入60000元,得股東幣。投入300000元得董事幣。待人際網開網后,持有一枚五行幣可得410萬元人民幣。若持有董事幣,開網后可獲利上億元。
該組織還稱,購買者花費5000元買的并不是“五行幣”本身,而是一種“資格”,這種“資格”指的是每個五行幣背后能迅速升值的5000個單位的網絡電子幣。按照購買時候的承諾,五行幣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漲5倍價格,發行公司分紅會送新的網絡電子幣,參與者拿著贈送的再投入,一年之內操作多次,計算下來,5000元買下來的五行幣靜態收益能到400多萬。但是,直到警方打掉該組織,尚無購買者獲得分毫回報,可消費網絡電子幣的購物商城毫無影蹤。辦案民警稱,其實質是以“兌換虛擬貨幣”為幌子,高額收益為誘餌,采取“拉人頭”的方式發展會員,從事傳銷活動。其中,上當受騙者多為中老年人。
與此同時,宋密秋通過賄賂當地人員、偽造身份證件等手段,數次脫逃,在東南亞多國之間流竄。期間,宋密秋在境外遙控、伙同他人先后推出“云訊通”、“五化聯盟”、“五行幣”等多個傳銷名目,利用互聯網繼續大肆組織傳銷活動,打著“愛國、慈善、高額回報”等幌子,通過“拉人頭”的方式騙取錢財。今年以來,其以投資“虛擬貨幣”“五行幣”可獲“金幣獎勵”、“動態收益”等為誘餌,引誘國內眾多人員瘋狂參與。
印有張健頭像并號稱10克萬足金的五行幣,只要推薦下線購買,上線即得返利500元,如果推薦注冊500元,上線獎金也高達250元。
在央視曝光五行幣傳銷“拉人頭”之后,在五行幣交流群內迅速出現顛倒黑白的制作視頻,他們將央視的曝光稱之為“國家宏觀調控”,甚至國家領導人說過的話或圖片資料,也被斷章取義或PS,讓這些人誤認為央視正在宣傳云數貿。這也與央視報道中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的跟蹤分析一致――與傳統傳銷相比,微傳銷洗腦主要通過社交工具進行,洗腦也就更加瘋狂、狡猾。
被捕
法網恢恢 疏而不漏
前不久,一則“和尚尼姑結婚”視頻內容刷爆微博和朋友圈,而其中出現的“五行幣”是通過網絡進行的“微傳銷”。經調查發現,視頻中出現的所謂“光頭美女”,實際上是這個傳銷組織用每個月3萬元工資吸引來的“女助理”,而這個騙局也已經形成完整的規章制度。
經查,自2012年11月始,犯罪嫌疑人宋密秋化名張健,伙同他人設立深圳“云數貿”貿易有限公司,編造銷售公司原始股等謊言,非法組織開展“五行幣”傳銷活動,涉及金額6億元。2013年12月,湖南省公安機關對宋密秋等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立案偵查。案發后,宋密秋潛逃出境。
2013年12月,湖南省公安機關對宋密秋等人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犯罪立案偵查。經查,自2012年11月始,犯罪嫌疑人宋密秋化名張健,伙同他人設立深圳“云數貿”貿易有限公司,編造銷售公司原始股等謊言,非法組織開展傳銷活動,涉及金額6億元。案發后,宋密秋潛逃出境。
公安機關密切關注宋密秋的行蹤,數次派員赴境外開展緝捕,并于2016年3月通過國際刑警組織對其發布紅色通報。宋密秋通過賄賂當地人員、偽造身份證件等手段,數次脫逃,在東南亞多國之間流竄。
期間,宋密秋在境外遙控、伙同他人先后推出“云訊通”“五化聯盟”“五行幣”等多個傳銷名目,利用互聯網繼續大肆組織傳銷活動,打著“愛國、慈善、高額回報”等幌子,通過“拉人頭”的方式騙取錢財。今年以來,其以投資“虛擬貨幣”“五行幣”可獲“金幣獎勵”“動態收益”等為誘餌,引誘國內眾多人員瘋狂參與。
今年,公安部指揮全國公安機關開展集中行動,嚴厲打擊“五行幣”系列傳銷組織,組織湖南、四川等多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抓獲一大批傳銷骨干分子,并積極聯絡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警方協助查緝宋密秋。5月下旬,多國警方工作發現,宋密秋可能藏匿在印尼。公安部工作組立即趕赴印尼。在我駐印尼使館大力支持下,協同印尼警方成功將其抓獲。
6月6日,在印度尼西亞警方、中國駐印尼使館的大力支持下,公安部工作組將“五行幣”系列傳銷組織頭目、重大犯罪嫌疑人宋密秋從印尼緝捕回國。諷刺的是,此前宋密秋曾對媒體宣布:“如果我真的違法,你可以通過國際刑警來抓我,如果犯下滔天大罪,他們要抓我,這太容易了。”
然而,據“五行幣”、“云數貿”的參與人士透露,這兩個組織仍在運作。宋密秋的歸案,甚至被他們理解為“邀請回國”。
虛擬幣“虛火”旺盛
“本輪比特幣暴漲突破2萬元”“比特幣新一輪價格暴漲63%”的新聞總能挑動投資者的神經,業內人士對金融界保險表示,比特幣是一種正規的虛擬貨幣。市場上常見的絕大多數都不是正規的虛擬貨幣,僅是披著虛擬貨幣皮的金融傳銷或龐氏騙局而已。
比特幣是種虛擬貨幣,可以用來兌現,可以兌換成大多數國家的貨幣。使用者可以用比特幣購買一些虛擬物品,比如網絡游戲當中的衣服、帽子、裝備等,只要有人接受,也可以使用比特幣購買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甚至可以買保險。
但是,在中國,《人民幣管理條例》規定,禁止制作和發售代幣票券。由于代幣票券的定義并沒有明確的司法解釋,如果比特幣被納入到“代幣票券”中,則比特幣在中國的法律前景面臨不確定性。
普通玩家盡量不要輕易相信虛擬貨幣,根據公安部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開展打擊新型網絡傳銷專項工作,共立案偵辦傳銷犯罪案件2826起,破獲“網絡黃金”、“克拉幣”、“恒星幣”、“買賣寶”等一批重大案件。在此也提醒大家,對于那些許以高回報的所謂理財項目,一定要仔細甄別,避免落入傳銷陷阱。
公安部經偵局涉眾型經濟犯罪偵查處處長劉路軍:這類虛擬貨幣犯罪案件有兩個突出特點,一個是有一批職業“操盤手”,他們是不斷變換所謂的虛擬貨幣的幣種。另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這類案件或這類犯罪活動,一般(活動)周期在半年到一年,犯罪分子在這個周期之內,一般就會變換名目,或者關閉網站,以逃避打擊。那么大多數參與人在這個周期內,實際上是收不回本金的。